查看原文
其他

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通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通航圈 2023-12-24
6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领域发展的整体情况,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从四个方面对民航发展作一个补充介绍,其中专门提到:“民航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我国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民航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通航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了339个,通用航空器3045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应该说,通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这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了5581条。我国的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2019年,民航运输的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都超过了2012年的两倍,货邮运输量为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


  二是民航服务水平提质增效。航班正常率较2012年提升了13.17个百分点,连续4年超过了80%。推行“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推广通程航班服务,特别是激活三四线城市潜在的市场需求潜力,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的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了2021年的45.2%。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3.6%,比201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三是民航战略支撑作用凸显。十年来,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33.1%。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推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四大机场群已初具雏形。全国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等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同时,我国已与1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开通国际航线895条。在正常情况下,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同时,着力推进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目前每周完成国际货运航班约5000班,通达全球52个国家的123个城市,这有力保障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同时,我们主动融入了“一带一路”建设,已与10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的客货运通航,航班总量占我国国际航班总量的60%以上。
  四是民航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我国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民航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通航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了339个,通用航空器3045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应该说,通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大力推进智慧民航建设,稳中求进创新业绩,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再上新台阶。


此外,在记者提问环节,董志毅还介绍了接下来民航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点举措,其中提到,今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航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稳步推进机场、空管、科教等重大项目建设。1-5月份,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3.2亿元,和去年同比增长6.6%,应该说,开局效果良好。答复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航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持续加大了民航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这十年以来,民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特别是近两年,2020年到2021年,这两年连续超过千亿元,创历史新高。其间,共新建运输机场67个、迁建15个,运输机场的数量达到250个。新增跑道84条,航站楼800万平方米,机位300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设施容量紧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同时,我们加快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机场轨道的接入率达到71.4%。同时建成投产了世界领先的“空管三个中心”,也就是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和情报管理中心,精细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另外,推动建设民航安全试验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区、行业科研和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由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提升质量效率,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构建一流的民航基础设施体系。发展重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重点围绕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推进存量设施提质增效、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继续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扩大优质增量的供给,突破枢纽容量的瓶颈,推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向更高质量迈进。
二是切实提升空管保障服务水平。我们以“四强空管”建设为目标,重点强化空管资源能力保障,提升空管运行服务效率和中小机场的空管能力,加快空管数字化转型,增强空管对行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
三是着力加强科教设施保障能力。聚焦民航行业重大需求、发展瓶颈、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民航院校教育设施提升计划,加快行业重点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供给能力。
四是稳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十四五”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推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的实施,以提升“数字感知、数据决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务”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航空运输系统基础底座,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服务、新能力,提升行业质量效益,放大发展动能。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航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稳步推进机场、空管、科教等重大项目建设。1-5月份,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3.2亿元,和去年同比增长6.6%,应该说,开局效果良好。


关于上面提到的智慧民航,年初公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把智慧民航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主线。针对记者就此提出的“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未来智慧民航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都有哪些?民航局将会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智慧民航发展?”的问题,董志毅进行了答复,具体如下: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大家知道,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特别是各类新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正在全方位重塑着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对我们民航业而言,我们认真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特别需要从飞机制造到航班运行、从空中交通到地面保障、从组织管理到服务产品,全面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一条智慧发展之路。
因此,我们在认真研判未来五年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把智慧民航建设作为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主要目标是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智慧民航体系,使民航发展的方式实现深刻变革,使其安全基础更加牢固,运行保障更加高效,运输服务更加便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今年1月份,我们专门印发了《智慧民航路线建设图,进一步提出将智慧航空运输和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智慧民航建设的重点内容。其中,智慧航空运输是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为四大核心抓手,主要任务是构建高效安检、快速通关、无忧签转、“有空就座”,以及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务生态和高效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空中交通服务的全局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机场运行协同化、服务人文化、作业智能化、建养数字化,打造一体化创新型的数字政府和监管平台。而产业协同发展主要是通过构建“民航+数字产业”的共同体,以及“民航+先进制造”产业链和“民航+绿色低碳”的生态圈,推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在民航的应用,打通先进装备制造、维修、运营的全产业链条,采用绿色核心技术、可持续燃料、新能源装备,实现产业和行业的深度融合,以赋能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智慧民航建设在机制保障、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现在全国234家机场实现了“无纸化”便捷出行,40家千万级机场开通了“易安检”服务,安检通行效率提升了30%。另外,行李跟踪系统也实现了射频识别“串线成网”。通过这些智慧赋能,进一步提升了民航运行的效率,改善了民航服务的品质。后续依据大家对民航的关心和关注,我们还将从四个方面继续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一是做好《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的落地实施,将具体场景应用项目化、工程化。
二是抓紧抓好关键环节的基础研究,攻关“卡脖子”难题,推动民航深层次的变革,形成保障智慧民航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是提升数据资源的管控能力,完善数据治理的标准规范,畅通数据的交互路径,深化数据的分析能力,有效释放数据价值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培养适应智慧民航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打造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化人才团队。
谢谢。


针对CNBC记者关于“今年出现多年来国内航空和铁路的首次事故。请问,对主要原因会有什么样的分析?对保障乘客安全会增加哪些措施和投资?”的问题,董志毅表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中国民航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加强安全工作,积极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其中还提到了“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工作的最新情况:
“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之后,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启动了事故技术调查工作,在4月20号,对外公布了事故调查的初步报告和情况通报目前,事故调查部门正严格按照调查程序,仍在持续深入开展残骸及资料证据检查、飞行数据分析、实验验证等相关工作。后续,随着调查工作的推进,民航局将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发布事故技术调查的情况进展和相关信息。
在“3·21”事故发生之后,民航局立即开展了以思想认识、队伍建设、规章标准执行、管理链条、保障能力、责任落实等“六查”为重点的行业安全大检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民航安全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国务院安委会各项工作部署,将安全生产工作的“十五条硬措施”进行分解细化,持续加大民航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近期,民航局在全行业大力开展“安全吹哨人”的行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行业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对民航安全工作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报告安全隐患的积极性,以便更及时、直接发现并防范民航安全运行中的风险。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中国民航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加强安全工作,积极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另据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高铁快递、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设施、装备加快应用,快件最高日处理能力近7亿件。在新的征程上,国家邮政局将持续推进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加快高水准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发展约定投递、改址投递、改时投递等精准服务,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车,鼓励开展无接触投递


来源:国新网;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